燒窯方式

素燒

釉燒


瓦斯窯燒 ── 就是利用瓦斯做為燃料,從瓦斯窯的四面噴火加溫,瓦斯窯的變化大,因為四周溫度不同,可以燒出意想不到變化較多的效果,另外可以利用氧氣缺少量,燒出氧化或是還原的效果。

瓦斯窯




電窯燒
── 利用電熱體加溫,使電能轉換為熱能,成品穩定性高,可燒氧化、還原皆可控制(還原燒時需利用瓦斯燃燒使之缺氧)但燒製作品多受限於容積,無法製作大件作品。
電窯


柴燒 ── 資料來源:陶藝源地-吳明儀

利用一般木柴作為燃料,燃燒後灰燼或是落塵中鉀與鈉等自然落灰釉來燒製作品,作品特色,自然純樸(窯爐:柴窯)。柴窯燒陶時,完全燃燒的灰燼極輕,隨著熱氣流飄散。當溫度高達1200℃(依柴種類而有所不同)以上時木灰開始溶融,木灰中的鐵與陶坏上中的鐵則使形成的釉呈現不同的色彩變化這種方式形成的釉被稱為”自然落灰釉”-----在整個柴燒的過程中,在溫度高達1200℃時,木灰開始熔融,木灰中的鐵與陶胚上中的鐵會使釉料呈現不規則的色彩,這種方式稱為自然落灰袖。。因柴火直接在體坏上留下自然的「火痕 」,使得作品色澤溫潤且變化多端,且木柴燃燒後的灰燼,落在作品上產生「自然落灰釉」在受火痕與背火面所產生的陰陽變化,也是電窯、瓦斯窯所不及的。因此柴窯燒出的作品色澤較溫潤且變化多端,而自然落灰會在作品表面因受到火痕與背火面上產生陰陽變化,色彩耐人尋味。落灰經高溫溶融,形成自然的落灰釉乍看不甚起眼,但越看越耐看是柴燒作品的迷人之處。薪柴的消耗量大,一立方米約需三到五噸柴薪,投柴加火也需極大的體力與耐力,而木灰對於窯體本身會產生侵蝕效果,因此窯具壽命受到影響,這些都是造成柴燒作品成本較高的原因。柴燒時因為全靠火候的表現,因此結構不同的窯、不同的溫度、不同控制火候的方法以及陶土的土料等,都會影響到作品的風貌,所以每一件柴燒作品都是獨一無二的。


坑燒 ── 在地上挖一條坑,在胚體附近加上鹽、銅等氧化物,利用薪材作為燃料,利用胚體吸附碳素及氧化物來達成坑燒效果。

燻燒 ── 以薪材或木屑作燃料,利用作品吸附碳素,以達到煙燻效果。是一種將陶器燻黑的方法,將土坯或是素燒過的坯體先行打磨(湯匙、光滑石頭等),以薪材(也可選用紙張、鋸粉、米糠、稻穀或甘蔗皮等)作燃料,利用作品吸附碳素的特性,達到煙燻的效果。(窯爐:可以利用簡便窯或是鐵桶)。但因燻燒時的溫度,不可能太高,所以如果是以土坏直接燻,則會比較脆弱。燻燒時所使用的燻的材料,亦無一定,紙張、刨屑、鋸粉、米糠、稻穀、甘蔗等皆可使用,視你想要的效果而選擇,有時使用數種摻雜,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效果的呈現上,可以利用以下方法:一、在坯體上綁樹葉,二、塗敷一層紙漿,三、原土坯加上石英(10到50%),四、同第三點,石英改成氧化鋁,五、氧化鋁加上高嶺土,六、原土坯與高嶺土、氧化鋁混和,將上述的原料經一百至一百五目的網,當然也可以嘗試捆綁不同的材料,營造出不同的效果。

燻 燒 作 品



樂燒 ── 以較快時間燒製作品,一般以瓦斯作為燃料,當釉到達熔融度時即刻取出作品,置於木屑或報紙堆桶中,利用火燄及煙燻達成還原效果(樂燒窯)。 

燒成火燄可分:
  
A.還原燒 ── 燒成時"缺氧"燒成。一般瓷土以高溫還原燒結後坏體顏色呈現白色。陶土以 還原燒成後,因陶土含鐵量較高,會呈現較深之顏色,依含鐵量 多寡而定,坏體顏色通常會在土黃色~深咖啡色。需要用還原燒成的釉色:銅紅、青瓷、鈞窯。

 
B.氧化燒 ── 燒成時"多氧"燒成。瓷土以氧化燒結後坏體顏色呈現米白色。陶土氧化燒所 燒製之作品胚體顏色通常呈現米黃色。大部分用氧化燒成的釉色:結晶釉。